群众要举报扫扫二维码

2015-9-29  

桂城派出所民警刘振宇将个人微信二维码制成宣传海报,发动群众提供线索

■民警刘振宇在与其组建的红袖章志愿服务队队员沟通交流。

    珠江时报讯(记者/程虹通讯员/吴学军摄影报道)近日,经辖区居民微信举报,桂城派出所翠颐警务室民警刘振宇破获了一起以贩养吸贩卖冰毒案,成功将一名嫌疑人抓获归案。对刘振宇和翠颐警务室的警务人员来说,群众举报日渐成为办案重要手段。

    一个月来,在小区居民的帮助下,刘振宇接连破获十几起案件,其中不乏贩毒、盗窃等刑事案件。一张由社区居民、小区保安和社区专职民警组成,借助微信等社交工具联络的人防网已初步形成。

    接居民报料破贩毒案

    9月17日晚上6点10分,刘振宇的微信突然响了,辖区一个居民突然找他“报料”:“刘哥,你辖区有个毒贩子,是在一发廊剪发的,名叫阿华,个子不高,戴眼镜,三十岁左右,挺瘦的。”

    原来,当天上午,市民李小姐(化名)来到南海区桂平西路一家理发店内,一名叫阿华的发型师负责帮其设计发型。

    过了两三个钟,帮她初步处理完头发后,李小姐抬头看时,发现阿华似乎有些不对,浑身冒汗,还有一点颤抖。突然,一名同样瘦弱的男子来到理发店前,只见阿华从钱包里拿出一小包用纸巾包好的东西走到门前,将其递给了男子,换回男子手中的几张百元钞票。

    回家后,李小姐越想越觉得不对,便拿出手机,在微信上找到刘振宇,希望他前去查实。

    次日一早,已将阿华情况摸查清楚的刘振宇,早早带着两名辅警来到阿华租住的出租屋外。确定阿华在家后,他当即冲上前,成功将其抓获。但阿华被抓后,拒不承认贩毒一事,出租屋内也没有搜到任何毒品。

    刘振宇带着阿华来到理发店,从其留在办公室的手提包中,找到了一个钱包,其内用纸巾包着约5克冰毒。目前,以贩养吸的阿华已被公安机关拘留,具体案情仍在进一步深挖中。

    居民志愿组成人防网

    这样的“报料”对刘振宇来说,早已习以为常。

    今年8月,南海某大厦管理公司工作人员在微信上找到了他。原来,公司女更衣室突然遭人盗窃,尽管只是被盗几百块钱,却闹得人心惶惶。第二天,刘振宇来到公司内,经过细致观察后,仅用了两个小时,便将一名“内鬼”成功抓获。

    事实上,构筑一张人防网,多少源于一个普遍的原因——警力不足。

    为了更好提升辖区治安环境,刘振宇发动辖区小区居民和物管保安,组建了一支数百人的红袖章支援服务队。这些戴着红袖标的热心居民,根据其空闲时间不同,被安排不同时段在各小区及周边巡逻,只要发现可疑情况,他们就立即向社区民警汇报,形成一个个“移动监控摄像头”。

    就这样,居民、保安和民警,构成一张完整的“人防网”。

    二维码制成宣传海报

    为了让这张“人防网”沟通更加顺畅,8月初,刘振宇将自己的个人微信二维码制成宣传小海报,在辖区各个出入口、通道、电梯等重要地点张贴,居民有事反映时,只需扫一扫二维码,便可以找到他。

    “沟通方式要跟上居民生活习惯。”刘振宇说,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,居民们越来越习惯于QQ、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,作为一个社区民警,努力适应居民生活方式,才能更好地与其保持密切联系。

    张贴二维码一个月以来,刘振宇的朋友圈开始爆发性增长。原来不怎么懂微信的他,微信号只有几十个联系人,是一个不折不扣的“僵尸号”。如今,其联系人已猛增至一千多人。

    每天不管上班下班,微信总会不分场合地响起来。“平均每天接到各种举报和投诉超过30单。”刘振宇说,“报料”内容既有吸毒、贩毒、盗窃等治安案件,也有邻里吵架纠纷等鸡毛琐事,但无论事情大小,他都会耐心与居民沟通,尽量化解各种矛盾纠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