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维码一扫,企业资质都查到
2015-9-14 据解放日报9月12日报道 (记者 赵翰露) 扫一扫二维码,一份“电子证书”,就能准确显示企业当前所拥有的各类资质,且具有法律效力。上海市建管委在全国率先试点开展建设行业行政审批改革,推行电子化审批。这不仅极大简化企业资质的申报、审批、发证流程,也尽可能地杜绝了审批中的“人情操作”,行业管理观念更是藉此革新。目前,这一做法已获住建部认可,今年10月起,将在上海建设系统中全面推行。
资质审批一直是让许多建设企业头疼的事情。过去,为获得一个行业资质,企业要到窗口递交上千页的材料,稍有遗漏就要来回跑,还必须看窗口人员的“脸色”。业主也头疼,个别企业提交的纸质证书,或过期或不全,需要花精力去甄别。针对这些问题,去年开始,上海市建管委在全国率先开展建设行业行政审批改革,试点电子化审批。
电子化审批如何实现?两个部分:“材料”和“证书”。首先是材料减量,企业要交的材料数量仅为原来的1/4,市建管委与市公安局、市人保局等合作,直接获取相关人员的信息,原本要提交的身份证、社保证明,以及其他一些关系不大的材料,都无需再交了。交材料的过程也变得简便,除了首次使用各类证件需要到窗口验证,其他所有信息均可通过互联网平台远程填写。
通过审批后,企业就可获得“电子证书”。证书自动在平台上生成,具有法律效力,无论走到什么地方,企业都能自行打印交予业主。打出来的“企业资质证书”上,左下角增加了一个二维码,只要登录“上海建筑业”微信平台,扫描二维码,就能显示企业目前拥有的资质信息。是否符合要求,一目了然。
“除了方便企业和业主,电子化审批更杜绝了工作人员‘人情操作’的可能性。”市建管委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,电子化审批变“人审”为“系统审”,数据自动比对,过程更加公正透明; 即便是个别要求人工审核的部分,工作人员的每个动作都会留有痕迹,无法暗中“卖人情”。
以电子化审批为先导,市建管委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理念,正在逐步革新。过去的纸质审批,造假容易,管理部门只能“有罪推定”,实行严格的事前监管。如今,系统自动读取可靠数据,自动受理审批。这意味着,管理部门的角色转变,可以集中精力进行事中事后监管;而企业在被赋予信任的同时,也承担了自律责任。单向的“管理”成为企业、政府共同参与的“治理”,企业话语权增强,双方的地位更趋平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