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反恐微信平台上线(附二维码)

2015-5-5  

【导语】:北京反恐微信平台4月28日正式上线。自去年3月公布实施《群众举报涉恐涉暴线索奖励办法》以来,北京已陆续奖励了40余万元的奖金。


  市反恐怖领导小组日前在全市16个区县组织开展全民反恐宣传活动。同时,“北京反恐”微信平台开通上线。市委常委、市委政法委书记杨晓超,副市长、市公安局局长王小洪出席开通仪式。

  在朝阳区活动主会场,“北京反恐”微信平台开通仪式举行,王小洪现场致辞。他指出,做好反恐防恐工作,确保首都安全稳定,离不开社会各界、广大群众的支持配合,希望广大群众主动向公安机关举报涉恐涉暴可疑线索,凡是经核实有价值、有实际作用的线索,市公安局将坚决做到“重奖、多奖、快奖”。

  随后,杨晓超为“北京反恐”微信二维码揭幕,标志着该微信平台正式启用。

  “北京反恐”微信平台将向群众宣传当前暴恐形势,反恐的政策和法规,遇到突发事件后的防范自救常识等内容。同时,对涉及本市的涉恐涉暴情况,作为发布平台向群众传递权威的信息。群众可通过微信向公安机关提出加强和改进反恐工作的建议和意见。微信平台还将适时向群众公布开展的反恐演练、反恐宣传活动和群众举报涉恐涉暴线索奖励等情况。


反恐防恐小常识1:常见的恐怖袭击手段有哪些?

常见的恐怖袭击手段主要有以下两大类。

  一、常规手段:

  (1)袭击。

  ①砍杀恐怖袭击:在人员密集场所使用刀斧砍杀无辜群众。

  ②冲撞碾轧恐怖袭击:驾驶机动车冲撞碾轧无辜群众。

  ③纵火恐怖袭击:使用汽油、柴油等易燃物品对交通工具、建筑物实施纵火焚烧。

  ④爆炸恐怖袭击:炸弹爆炸、汽车炸弹爆炸、自杀性人体炸弹爆炸等。

  ⑤枪击恐怖袭击:手枪射击、制式步枪或冲锋枪射击等。

  (2)劫持。劫持人以及劫持车辆、船、飞机等。

  (3)破坏。纵火破坏及破坏电力、交通、通信、供气供水设施等。

  二、非常规手段:

  (1)核与辐射恐怖袭击。通过核爆炸或放射性物质的散布,造成环境污染或使人员受到辐射照射。

  (2)生物恐怖袭击。利用有害生物或有害生物制品侵害人、农作物、家畜等,如发生在美国9·11事件以后的炭疽邮件事件。

  (3)化学恐怖袭击。利用有毒、有害化学物质侵害人、城市重要基础设施、食品与饮用水等,如东京地铁沙林毒气袭击事件。

  (4)网络恐怖袭击。利用网络散布恐怖信息、组织恐怖活动、攻击电脑程序和信息系统等。

  反恐防恐小常识2:如何识别恐怖袭击嫌疑人?

实施恐怖袭击的嫌疑人脸上不会贴有标记,但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举止行为可以引起我们的警惕,例如:

  (1)神情异常。神情恐慌,说话支支吾吾,东张西望。

  (2)着装异常。穿着打扮与普通人明显不同,服装奇异。

  (3)物品异常。携带管制刀具、斧头以及类似爆炸物等危险物品。

  (4)行为异常。反复在商场、医院、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党政机关办公区附近逡巡观察。

  (5)貌似嫌疑。长相疑似被通缉的嫌疑人。